欢迎访问安徽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 今天是

聚焦母胎医学前沿 助力母婴健康——第十届母胎医学大会在肥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7.08阅读次数:
7月4-6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主办,安徽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合肥市妇幼保健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承办的“第十届母胎医学大会”在合肥顺利举办。本次大会旨在促进母胎医学的发展,分享国际最新理论及研究成果,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率及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大会特邀国内外知名专家,围绕母胎医学相关指南、母胎医学新技术、新进展和热点问题进行专题分享.

开幕式

我院郑明明院长(右)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漆洪波教授(左)共同主持开幕式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有合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张晓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范勇,安徽省医师协会副会长、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周典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名誉主任、教授郎景和以及来自全国妇产科、助产、医疗管理等专业的专家和同仁共计1000余人参加大会。
合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张晓峰主任首先表达了对参会人员的欢迎,同时也表示了对多年来支持母胎医学发展医务人员的感谢。他强调,要深入贯彻健康中国战略,将母婴健康作为重大民生工程。近年来,合肥市在降低母婴死亡率、构建四级防控体系、引进先进技术及人才方面成效显著。面对新机遇挑战,需着力打造技术转化平台、构建人才培养基地、织密母婴安全全周期保障网。最后他期望代表们交流先进经验,提高服务能力,为母婴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范勇首先高度评价了本次母胎医学大会的重要意义。他指出,母胎医学大会不仅是学术成果的展示窗口,也是区域医学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通过这样的高水平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必将有力推动母胎医学诊疗技术的进步与规范化,提升复杂危重孕产妇及胎儿的综合救治能力,为保障母婴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安徽省医师协会副会长、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周典教授致辞,表示:母胎医学作为一门提高人口质量的学科,是生命起点的守护带。周典教授强调,面对新时代人口发展要求与人民健康期盼,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并将其贯穿于服务实践始终。要加快推进建设全面健康服务中心,优化健康服务供给,切实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名誉主任、教授郎景和以一首唯美的诗表达了对产科未来的期许:坚持心中的善良,保持心中的信仰,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是一束光,照亮所有的美好。

院长论坛
7月4日,以“聚焦妇幼健康新挑战,共谋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为主题的第四届安徽省妇幼保健机构院长论坛在合肥召开,来自省内外妇幼保健机构的百余名院长、专家和学者参加论坛。
我院党委书记唐智国首先对各位领导、院长、授课专家以及与会的同道们表示热烈欢迎,并指出:妇幼健康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石,当前低生育率、人口结构变化等新挑战对妇幼保健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次论坛旨在搭建经验共享平台,推动全省妇幼保健机构从“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型。
安徽省妇幼保健协会会长孙巧玲讲话:安徽省妇幼保健机构院长论坛已成功举办了3届,过去成功经验表明,协同发展是破解行业难题的关键。本届论坛特别设置了战略转型、学科创新等专项议题,既邀请了国家层面的政策专家解读方向,也安排了地方机构的实践案例分享。希望通过政策-学术-实践的多维碰撞,为全省妇幼保健机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具操作性的行动指南。
我院副院长胡海利主持会议
主旨演讲环节,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中心战略发展规划处(政策研究室)负责人朱兆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广州妇产科研究所所长陈敦金,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谢桐,安徽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合肥市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唐智国,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杨慧霞,上海市东方医院妇产科主任段涛等分别作专题讲座,内容涵盖妇幼保健机构高质量发展、母胎医学发展:AI是近期希望、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赋能母胎学科发展、低生育率背景下的生育友好医院建设、中国女性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实践、低生育水平下产科的转型与发展等,为全国妇幼同仁带来了一场妇幼健康发展的饕餮盛宴。
会上,还进行了圆桌会议,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中心战略发展规划处(政策研究室)负责人朱兆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杨慧霞,石家庄市第四医院(石家庄市妇产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郭清,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党委书记李忠民,亳州市妇幼保健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赵亮,六安市裕安区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院长陈俊林等围绕“在妇幼保健机构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低生育率下,如何平衡运营压力(如资源分配、成本控制)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升级的多重挑战”主题进行讨论。与会者一致认为,低生育率带来的运营压力是短期挑战,但学科建设与人才储备是机构长远发展的“生命线”。建议通过“资源整合”(如跨机构共享检验、影像等资源)降低成本,通过“差异化发展”(结合区域需求打造特色专科)提升竞争力,通过“校企合作”(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强化人才梯队建设,实现“压力转化为动力,挑战转化为机遇”。
论坛尾声,与会者纷纷表示,本次论坛内容丰富、干货满满,既接“天线”(国家政策导向)又接“地气”(基层实践经验),为应对当前挑战提供了清晰思路。本届院长论坛不仅是一次经验的“交汇点”,更是一次行动的“启动器”。

本届院长论坛群英荟萃,主持人也不逊风采。分别由淮南市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刘伟,铜陵市妇幼保健院院长林丽,石家庄市妇产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郭清,芜湖市妇幼保健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朱敏,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丁承松主持。
大会还进行了产科危重病例情境模拟培训及实操模拟演练环节。


学术盛宴

本次学术会议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郎景和院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陈敦金教授、上海市东方医院段涛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漆洪波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曹云霞教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宏田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慧霞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贺芳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陈倩教授、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医学院刘世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赵茵教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曹引丽教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瑞满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熊钰教授、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妇幼保健院王谢桐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胡娅莉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希洋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赵先兰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黄莉萍教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樊尚荣教授、上海东方医院刘铭教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梁旭霞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蔡雁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余琳教授、嘉峪关市妇幼保健院高亮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欧阳德方教授、厦门大学邓文波教授、厦门大学曹彬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张爽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侯红瑛教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朱启英教授、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应豪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尹宗智教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刘亚丽教授、上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王彦林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孙路明教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方大俊教授、北京协和医院蒋宇林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孙瑜教授、复旦大学医学遗传研究院安宇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祎教授、母胎医学杂志 (MFM)潘昭颐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沈亦平教授、中华胎儿医学基金会刘子建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陈敏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罗艳敏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张卫社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陈兢思教授、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陈功立教授、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李力、深圳市妇幼保健院赵琳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赵扬玉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妇产医院范玲教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颜建英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冯玲教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樊扬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峥峥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马玉燕教授、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陈叙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华教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黄倩教授、北京协和医院高劲松教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刘慧姝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晓红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王晓怡教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古航教授、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丁桂凤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王志坚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路军丽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刘欢瑶教授等专科知名专家,以及我院母胎医学专家郑明明院长、西区产科主任陈先侠、产科医生钱警语等进行授课,还进行了《非绝对指征剖宫产病例分析:如何推进剖宫产率科学下降?》、《夹缝中的诊断:妊娠期肾病综合征的矛盾深渊与抉择之重》、《子痫前期叠加垂体卒中病例剖析:危急重症的识别、决策与管理思辨》、《大孕周的 ttts 胎儿镜激光血管吻合支手术病例汇报及思考》、《延迟分娩:风险博弈与临床决策的多维度探讨》、《子痫前期分娩决策的多维度权衡》、《从感染性休克到顺产: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病例的惊险救治与决策探讨》病例讨论。内容紧扣母胎医学的新技术、新进展及热点问题、临床疑难、常见问题,实用价值高,参会人员均表示受益匪浅。

此次大会为期3天,主题丰富,内容精彩,涉及先进医院管理经验、产科学术交流、技能实操培训等多模块内容,邀请到了国内顶尖学者和知名专家,聚焦了基因治疗、AI辅助诊疗等医学前沿领域展开了深入探讨,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母胎医学盛宴。

与会者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大会的学习与交流,他们获得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将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提供更好的产科医疗服务。大会的成功举行,不仅加强了国内产科和母胎医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为我省妇幼健康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下一篇:我院郑明明院长受邀参加第22届世界胎儿医学大会并发表学术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