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 今天是

爱心妈妈“喂”爱借力 探访合肥市级公立医院首家母乳库

发布时间:2025.02.21阅读次数:

2月10日,记者在合肥市级公立医院首家母乳库——安徽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合肥市妇幼保健院)看到,专业化操作台上整齐码放着贴有标签的储奶瓶,护士正将收集来的母乳放入冰箱保存。

自去年8月2日启动以来,母乳库运行半年情况如何?捐赠和使用者情况怎样?记者现场进行了探访。

“37度的爱”很暖——越来越多宝妈加入捐献队伍

神秘的母乳库到底长什么样?

2月10日,记者来到位于安徽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西区)A区三楼的新生儿科,在科室家属接待咨询台右侧,一个紧闭的房间上方设置了粉色可爱风格的“母乳喂养室”门牌,一旁用清晰的字样标注了“母乳采集室”和“男士止步”的标识。

穿过这道房门,就是母乳库的采奶室。两张沙发式座椅中间的桌子上,摆放有吸奶器、奶瓶、纸巾等物品,供在现场捐献母乳的妈妈使用。

完成了采集这一步,转弯就进入了母乳库的核心区域即母乳操作及存储区,这里摆放有专业的巴氏消毒设备、温奶仪、储藏母乳用的冰箱。完成检查后,医护人员会在瓶子上贴好标签登记信息,再将收集来的母乳放入冰箱保存。

医护人员在储奶瓶上贴好标签登记信息。

“捐赠母乳分为冷藏和冷冻,如果是短期使用,会采用冷藏,不超过4天。如果是冷冻,则是保存在零下18度以下的冰箱,不超过6个月。在保存过程中,我们每天也都有严格的检查和保护措施。”该院西区新生儿科主任汪家安介绍。

记者在探访中了解到,自从合肥市级公立医院首家母乳库启动后,随着宣传的扩大,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宝妈的认同和支持。在当天下午的探访中,记者就遇上了这样一位年轻宝妈。

捐赠者正在填写捐赠知情同意书。

今年27岁的朱女士,从2024年12月10日开始,已是第六次来这里捐奶。“本身我的母乳比较多,孩子也喝不完,另一方面,作为早产儿的母亲,我特别能共情其他早产儿家庭的心情,很愿意帮助更多有需要的孩子。”朱女士介绍,最初几个月,她每天坚持每三个小时吸一次奶,后来因为宝宝需要的奶量增多,时间间隔就逐渐长了一些。在孩子喝完奶后,她会第一时间把奶冷冻起来,攒到一定量后再送到医院。

“一定要让宝宝们吃到健康的奶。”对于捐乳这件事,朱女士丝毫不马虎,每次捐献前都会把自己清洗干净,确保母乳的清洁卫生。为了储存母乳,刚开始,朱女士专门将家里的冰箱留出了三四格,后来逐渐储存不下。家里又专门购置了一台保存母乳的小冰箱。

“每次来捐母乳,想到能帮到别的孩子,心里挺高兴的!”采访中,记者注意到,朱女士手上有一个粉红色的《母乳捐献证书》,每捐一次母乳,就会多一行记录,在这一行又一行的日期和捐赠量背后,是一份无关血缘的爱。

母乳捐献证。

现实中,与朱女士类似的捐献者还有很多,“有一个宝妈,得知我院母乳库信息,主动通过电话联系我们,加入爱心团队,知道自己的母乳可以给需要的早产宝宝,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

受传统观念影响——奶源充足但家长顾虑多

从去年8月母乳库正式启用至今,该母乳库共收到捐献母乳近3万毫升,有越来越多的爱心妈妈加入捐献者队伍。

记者在探访中了解到,与“奶源”供应充足相对应的是“需求”不足。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汪家安表示,实际接触过程中发现,不少家长并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吃捐献母乳,会觉得让自己孩子吃别人的奶不放心,在这个过程中,他和同事们会承担起宣教的工作。

“一名早产儿,因母亲术后无法泌乳,家长起初坚决拒绝使用捐赠母乳,担心不安全。经医护人员反复科普,最终同意尝试。两周后,孩子肠道功能明显改善,体重增长达标。”汪家安表示。

虽然家长们普遍能意识到母乳喂养的好处,但在使用捐赠母乳时,依然会心存顾忌。母乳库启用以来,他们接到了不少宝妈宝爸和孩子家人的咨询,通过对捐赠母乳的了解,一些孩子家长能接受这一新事物,但在准备使用时被家里的长辈反对,最后不了了之。

尽管在母乳需求方面,受到了传统观念的挑战,但汪家安表示,“母乳库的建立、运行和推广,有着重要意义。这是一件十分值得去尝试和推进的事。”

“首先,母乳中包含一些免疫因子,能够大大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尤其是能够减少极超期早产儿的严重感染;其次,母乳非常适合婴幼儿的胃肠道消化吸收,对于极超期和危重早产新生儿,可以减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这种公认比较危重的疾病的病发率。”汪家安举例说,“比如很多极超期早产儿,他们住院时间非常长,再加上母婴分离,很多的亲母母乳分泌量是不够的,需要额外去补充捐赠的母乳,这个时候母乳库的意义就凸显出来了。”

比如,受益者中的小宝宝圆圆,是一个胎龄仅31周的“早到天使”,出生体重仅1200克。圆圆妈妈因早产导致泌乳延迟。通过爱心妈妈捐乳,有效地弥补了亲母喂养的暂时空缺,更好地为圆圆提供了及时、高质量的营养支持。汪家安介绍,圆圆从最初的禁食状态到逐渐能够接受5毫升、10毫升、15毫升的捐赠母乳喂养。此后,经过一个多月的母乳喂养,圆圆渡过了早产儿治疗难度最大的喂养关、感染关,顺利痊愈出院。

护士正在给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小患儿喂母乳。

共享母乳也安全——专业采集、巴氏消毒、纯净储存

“共享的母乳安全吗?”记者在探访中了解到,除了观念问题外,这是大家对母乳库最大的疑虑。

针对这一疑虑,母乳库医务人员进行了解惑。医务人员带领记者参观了母乳库的设施,这里设置有母乳咨询接待区、母乳采集区、母乳接收区和母乳操作及存储区,配备相关设备的同时,建立了完整的捐赠和受捐登记机制,采取免费捐赠、无偿使用的原则。

想要成为爱心妈妈并不容易。首先,成为捐赠者需要经过检测,符合一系列捐赠母乳的条件。该院新生儿科副护士长曾莉介绍,“每一位来捐奶的妈妈,我们都会第一时间检测她的免疫八项血检是否正常,对她近六个月的病史进行问询,合格之后才能捐奶。”

宝妈成为捐献者之后,护士会指导她们签署相关的知情同意书。“这之后,我们还会指导宝妈如何保障手卫生和乳房清洁。”曾莉告诉记者,母乳的采集会由专业护士进行指导。

“每一袋母乳对我们来说都无比珍贵。”收集到母乳后,医护人员会将母乳倒入专门容器内,在每个瓶子上注明母乳的奶量、采集日期时间等信息。需要用的时候,医护人员会将母乳先进行巴氏消毒,抽取采样做细菌培养,培养结果合格后,根据医生开具的医嘱将母乳装入一个个一次性小奶瓶中,加热喂给宝宝吃,确保捐赠母乳的安全性。

2013年,全国首家母乳库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建立。在此之后,各地已有不少母乳库相继运行。对大多数人而言,母乳库仍是新生事物,面临着捐献与受捐两方面的“新挑战”。

为破解这一问题,记者了解到,未来母乳库将通过推动科普健康教育等手段,提升社会对捐赠母乳及母乳喂养的认识程度,通过母乳库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让更多早产儿宝宝能够获得珍贵的捐赠母乳的滋养,进一步提高母乳喂养率,让更多家庭受益于这份“生命礼物”。

上一篇:沪皖联手一周年 “近”享优质医疗服务
下一篇:【好消息】12月5日!开启医疗服务新征程——我院南区住院病房启用